我國首次成為世界機床第一大生產國。近幾年來我國機床行業保持著較高的景氣,行業規模持續增長,產量增速遠高于機械工業平均水平。2010年,在金融危機對全球機床行業都造成嚴重沖擊的情況下,我國機床行業卻呈現出前抑后揚的態勢。有數據表明,我國機床行業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014.2億元,同比增長16.1%,國產金屬加工機床產值市場占有率由上年的61%提高到70%,其中國產數控機床由51.6%提高到62%,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36%。 2011年1—6月機床工具行業工業總產值和產品銷售產值繼續維持在較高增長水平,各月月度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速較上年年末有所放緩。6月份單月產值達到634.9億元,創歷史月度產值最高記錄。 然而盡管我國機床行業龐大,但是與國外相比,還不夠強。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也曾提到,關于我國現階段機床行業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強,其主要矛盾是國內市場需求結構的加速升級與行業供給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這些還主要表現在:1、低檔產品產能過剩;2、科技基礎薄弱、產品質量水平低,新產品開發能力不強,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與產業發展不相適應,導致高檔數控機床品種少,大部分需進口;3、缺乏大型國際集團、市場競爭力弱;4、功能部件發展滯后,特別是關鍵功能部件,在品種和生產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成為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瓶頸;5、金屬加工機床產業總體規模不小,但數控機床產業規模不大,產量集中度也不夠;6、制造企業的技術裝備比較落后,綜合管理和服務能力不強。 據了解,因為上訴原因我國機床普遍依賴進口,導致進口機床不斷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對我國發展數控機床產業產生了較大沖擊,特別是一些大型、重型機床,如龍門銑、龍門加工中心、銑鏜床、立式車床、平面磨床、數控齒輪加工機床等進口單價走低,對市場需求已開始下滑的大型、重型機床市場造成了更加嚴酷的競爭。此外持續進口大量加工中心、數控車床等量大面廣的機床產品,對我國機床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將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那么我們該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真正做到'大'而'強',做到不依賴進口,自主研究,獨立創新呢。 首先加強機床行業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強行業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其次形成科技人才培育和激勵機制,鼓勵數控機床制造企業通過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及與用戶聯合開發,提高平面磨床機床的標準,做到高精度、高質量加工,高效率、復合型加工,高操作性、智能化人機界面,綜合生產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加工,加快立軸圓臺平面磨床的發展;最后是國家支持國產數控平面磨床開拓國內市場,扶持國產高檔數控機床首臺首套開發的應用。
|